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建议》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高标准、全流程、系统化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水环境追“清”逐“绿”,城市绿色根基进一步夯实。在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的指导下,2024年,厦门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辖高崎、前埔水质净化厂获评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成为润泽生态、扮靓鹭岛的“绿美窗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日益加大,而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二者用地矛盾凸显。针对土地资源稀缺问题,厦门市新改扩建的水质净化厂均因地制宜采用全地下、半地下、集约地上式等建设模式,并以“花园式水质净化厂”的设计理念,打破公众对传统水质净化厂的刻板印象。
高崎水质净化厂位于厦门本岛高崎机场以南,通过半地下集约式的建设形式,上层建设屋顶花园、中间层设为运营维护空间、地下层布置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和管道,将城市景观、运营维护、污水处理三大功能上下叠合,从空间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2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同时,为厦门本岛高崎机场T4航站楼的开发预留景观延伸带,将稀缺景观资源带给市民,构建了“人水和谐”的全新生态空间。
前埔水质净化厂紧邻居民集中区,三期扩建项目充分遵从土地节约、集约布置原则,依地势设计自西向东由全地下向半地下式过渡的污水处理箱体结构,实现从一期用地13.3公顷建设1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到三期扩建仅用地9.85公顷建设3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目前,总处理规模为50万吨/日,吨水建设成本较传统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节约率约达30%。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都会存在臭气、噪音等问题,“邻避效应”明显。为大大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噪声等不利影响,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水质净化厂建设阶段,遵循严苛的臭气处理排放标准和技术方案,实现远优于国家标准的臭气、噪音处理效果。
为最大限度地将上盖空间反哺市民,2024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高崎、前埔水质净化厂上盖绿化空间建设体育设施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规划,这是厦门市水质净化厂上盖综合开发利用的创新。
高崎水质净化厂上盖项目以“花屿·悦海园”为名,结合场地及旁边的环境对高崎水质净化厂箱体上盖屋顶进行绿化提升,厂区绿化率达59.38%,并在箱体内增设科普展示。项目融合了滨海与机场的特色景观,上盖屋顶增设室外观海平台、构建飞机观摩平台、新建篮球场,打造适合家庭亲子活动的滨海休闲、飞机观摩、运动游憩、环保科普的共享活动空间。项目建设资金由厦门市财政予以建筑设计企业补助,运营期内管养、运维、绿化等资金支出由权属单位自行负责。今年元旦,花屿·悦海园如期开园,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上盖共享空间成为市民游客观飞机、赏落日、拍照打卡、遛娃放松的热门景点,被誉为厦门的“空中花园”和“治愈系花园”。
前埔水质净化厂三期扩建上盖屋顶空间改造项目以“古楼·悦动园”为名,将上盖预留的6.5公顷绿地直接与城市道路对接,打造了一处全新概念的大型近邻城市运动健身休闲场所。项目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出行方便,不仅仅可以满足跑步和篮球、足球类球类运动等多种健身需求,剩余空间还被科学规划改造成屋顶花园,周围居民能“推窗望绿”,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在城市的同一空间“共生融合”,最大限度实现集约用地。古楼·悦动园在元旦开园当天便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运动休闲,被誉为“家门口的运动空间”。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经验管理模式难以精准调控污水处理过程,导致资源浪费和运行成本增加。对此,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化现代化水质净化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信息化运管等手段,从智慧、低碳、安全等方面发力,创新研发水质净化厂智慧运管平台,构建数字化的工艺管理模型,推动水质净化厂由“经验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型,实现水质净化厂的节能降耗及低碳运行。
高崎水质净化厂在智慧化水质净化厂系统的药剂投加决策、曝气决策的应用与实际生产的基本工艺需求相辅相成的一直在优化下,2024年实现主要水处理药剂单耗、能耗等指标环比大幅度下降。通过智慧水厂巡检模块、智慧巡检系统、厂区监控门禁系统三者相结合,打造出污水处理箱体上层花园、中层操作平台、下层管廊的立体化安全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全厂安全稳定生产,还保障了生产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员工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前埔水质净化厂通过研发智能巡检装备技术与管理平台替代人工巡检,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管理成本及碳排放,推动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实现运维人员、水处理药剂单耗、能耗环比大幅度下降。通过搭建全流程精细化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全数据化分析,实时掌控运管状况,提升调控敏锐度与精细度。实际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满足《厦门市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标准》C级排放限值,基本满足《厦门市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标准》A级。
近年来,城市人口激增与淡水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常规水源替代率不高,再生水回用率提升空间较大。对此,厦门市依托本地水质净水厂成熟处理工艺及再生水配套管网体系,积极开展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当前已颇有成效,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24年,厦门市级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回用量2.13亿吨,回用率36.28%,超国家十部委指导意见25%的指标。
前埔水质净化厂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开展中水市政杂用方面课题研究,对福建沿海地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中水浇灌的生长相关性及土壤变化趋势影响做评估,为再生水拓宽利用领域场景替代部分常规水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厦门市秉持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节能型、智慧型”水质净化厂,推动污水处理设施从“地上”变“地下”,环境影响从“邻避”变“邻利”,生产运行从“经验管理”变“智能管理”,有效破解城市污水处理厂用地紧张、邻避等建设和运维难题,将城市污水处理发展的痛点转化为亮点,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四季有景、推窗见绿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去年冬天,芜湖市在神山公园种下37种、30万株郁金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和精心养护,形成绚丽多彩的花海景观。
日前,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暨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聚焦质量监管强化、营商环境优化等关键议题,凝聚政企共识,共谋行业发展新路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模式,以“普查—测绘—孪生—重生”方式留存乡愁记忆,运用倾斜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数字化展现了村落的基因特征,完成了建筑的数字建档、测绘以及三维孪生建模工作,初步形成了传统村落建设基础数据库。
近年来,益阳市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运用智慧化平台治理城市,城市管理提质增效。
为适应人民群众提升居住品质的需要,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3月27日,2025年湖北省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培训及高新科技展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建院”)真正开始启动。本次培训活动为期两天,由湖北建院、湖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主办,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既济人力资源分公司承办。
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有你家吗?
健全治理体系 加强全过程管理 加快建立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国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广州召开
上一篇:2025年重庆将新建扩建成8座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 下一篇:应对水危机高水耗企业需加码水资源管理